比特币的未来安全隐患与可能解决方案
近日,蓝狐笔记的一则推文引发了关于比特币未来安全问题的讨论。推文提到,当比特币的安全预算不足以吸引矿工时,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以太坊上出现一种基于ERC-20的超级迷因币,由以太坊来保障其安全。
这一话题其实并不新鲜。在之前的讨论中,也有读者留言提出类似担忧:一旦算力下降,攻击比特币网络的成本将大幅降低;如果矿工退出,网络可能会面临瘫痪,甚至导致比特币的价值归零。
这些问题并非首次被提及,早在中本聪活跃于论坛的时代,比特币先驱们就已经有所思考。然而有趣的是,每次讨论过后,这个问题很快被遗忘,直到若干年后再次被“重新发现”,并引发新一轮热议。
比特币网络的安全依赖于矿工的维护,而矿工之所以愿意参与,核心动力在于经济利益。矿工通过挖矿可以获得两种奖励:比特币的区块奖励和每个区块中的交易手续费。这些奖励扣除设备、电费、维护费等成本后,便是矿工的净利润。
从历史数据来看,比特币每四年经历一轮牛市周期,高价吸引新矿工加入;但随后的熊市又迫使中小矿工退出市场。经过数轮残酷淘汰,当前比特币网络逐渐形成了少数实力雄厚矿工主导的局面,算力集中化趋势愈发明显。
这些大型矿工能够长期存活的原因在于比特币价格不断创新高。尽管区块奖励逐步减少,但币价上涨弥补了矿工的收入损失。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比特币的价格涨幅逐渐趋于平缓,再难重现早期动辄几十倍、上百倍的暴涨。与此同时,根据比特币的减半规律,到2140年左右,区块奖励将趋近于零,矿工的收入来源将主要依赖交易手续费。
因此,未来必然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比特币价格长期处于波动极小的范围内,矿工只能依靠交易手续费维持运营。若想继续依靠矿工保障网络安全,而不依赖外来力量,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比特币价格飙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足以支撑矿工的收益;二是比特币承载丰富的应用生态,像以太坊一样拥有大量高频交易,为矿工提供持续丰厚的手续费。
否则,比特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上述提到的安全隐患。
第一种情况虽然理论上存在,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过于遥远,讨论意义不大。第二种情况则是我们可能见证的变化,这也是我此前对铭文生态(Inscription Ecosystem)保持高度关注的原因。
遗憾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尝试,我认为比特币作为应用平台的实践前景已不太乐观。不过,仍有不少风投机构在积极投资比特币的二层解决方案及其生态项目。这种勇气和远见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比特币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但这或许是下一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我们而言,能够见证并参与到这一伟大技术的发展中,已经足够令人自豪。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一隐患或许并不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