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比特币金库公司泡沫:Strategy股价终将跌破每股净资产
作者:Emil Sandstedt
编译:深潮 TechFlow
自去年12月发布关于MicroStrategy(现已更名为Strategy)的报告以来,已过去半年时间。这半年间,这家公司不仅更名,还扩展了金融产品种类,进一步积累比特币,并吸引了众多公司效仿其创始人Michael Saylor的战略模式。如今,比特币储备公司似乎遍地开花。
然而,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些公司的运作是否符合最初的预测,并探讨它们最终的走向。
警钟敲响
去年12月,这家公司看似不可战胜:其比特币收益关键绩效指标(KPI)年增长率超过60%,市场情绪高涨。但彼时提出的许多论点被嘲笑、忽视或恶意挑战,尤其是那些呼吁做空股票的声音。截至本文撰写时,以美元或比特币计价的股价基本持平,尚未有明显证据支持预测。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去年12月报告中最重要的结论——比特币收益的真正来源。我们将再次强调这一问题,并解释为何它应引起严肃投资者的警惕。
比特币收益,即每股比特币的增长,实际上是从新股东的口袋流向老股东。
许多新股东购买股票是为了追求高额比特币收益,但这些收益要么直接来自公司通过ATM(“按市场价格”)发行筹集的资金,要么间接来自对冲基金借出的股票(随后被出售)。这种操作正是庞氏行为的核心:公开吹嘘远高于传统收益的比特币收益,却掩盖了一个事实——这些收益并非来自公司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而是来自新投资者的投入。这种收割行为将持续进行,只要新资金不断涌入。
值得注意的是,“庞氏骗局”一词在比特币领域常被滥用,许多人因此对其免疫。但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某家比特币领域的公司无意中构建了一个庞氏结构,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本身是庞氏骗局。两者是独立的资产。
积累仍在继续
回顾初始报告内容及过去六个月公司的重要决策,我们发现:
- 去年12月9日,公司宣布以21.55亿美元购入约21,550枚比特币,平均价格为每枚98,783美元。
- 同年年底,公司提议将A类普通股授权数量从3.3亿股增加至103.3亿股,增幅达30倍;优先股授权数量从500万股增至10.05亿股,增幅高达200倍。
永久行权优先股与融资扩张
新年伊始,Strategy提交了8-K文件,计划通过优先股融资。这种新型工具优先于普通股,赋予持有者更强的未来现金流索取权。
- 1月,公司累计持有450,000枚比特币,并赎回所有2027年到期的可转债。
- 1月25日,公司推出Strike永久优先股($STRK),每季度支付2美元股息,转换比例为10:1。
- 2月21日,公司发行20亿美元可转债,用于购买约20,000枚比特币。
- 5月,公司启动新一轮价值210亿美元的普通股ATM发行,标志着“42/42计划”的全面展开。
比特币金库公司的泡沫
随着“21/21计划”全面展开及多种优先股产品的推出,Strategy的商业模式愈发清晰:通过复杂金融工具吸引散户投资者竞价推高股价,从而实现所谓的比特币收益。
然而,这种模式正在催生一场全球性的财富转移。许多濒临失败的小型公司纷纷效仿Strategy,将其视为通往财富的道路。然而,当形势恶化时,这些公司将不得不抛售比特币以偿还债务。
- Metaplanet曾因经济型酒店业务挣扎。
- Méliuz SA经历100:1反向拆股后转向比特币。
- Vanadi Coffee SA濒临破产后凭借比特币战略奇迹般提升股价。
当拼图碎裂时
尽管Strike、Strife和Stride等优先股工具优先级高于股权,但在经济形势不佳时,这些债务将成为公司的沉重负担。随着比特币熊市持续,许多比特币金库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抛售压力,进一步加剧市场崩盘。
总结:Michael Saylor喜欢比特币,但他不会放弃套利机会。当普通股交易价格高于净资产时,公司将通过新股发行为老股东创造无风险利润。然而,下一轮比特币熊市中,Strategy的股价将跌至并最终跌破每股净资产水平,给溢价购入的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今天,投资者的最佳行动或许是效仿公司内部人士的做法:卖掉股票!比特币不再是这些公司的核心战略;你才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