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币化热潮再起:Bybit、Robinhood与Kraken同日上线,能否成为本周期最大叙事?
作者:Cubone 吴说区块链
本文使用 GPT 参与整理,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加密货币监管全面放松,美股代币化成为市场热点。大型交易所纷纷加入这一趋势,“用美债抵押的美元稳定币炒美股,让美国再次伟大”成为热议话题。
2025年6月30日,Bybit和Kraken分别上线由瑞士合规资产代币化平台Backed Finance提供的xStocks产品。相关代币由真实股票1:1支撑,由受监管托管机构持有,并部署在Solana链上,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交易与链上结算。因合规限制,该服务目前仅面向非美国用户开放。
同日,Robinhood宣布在欧洲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计划逐步扩展至7×24小时交易,并代币化部分未上市公司股权,包括OpenAI和SpaceX。该服务当前不向美国用户开放。
主流加密交易平台美股交易方案分类与对比
1. 第三方发行 + 多交易所接入模式(代表平台:Bybit、Kraken、Gemini)
由受监管发行方(如Backed Finance)发行与真实股票1:1锚定的代币,并部署于公链(如Solana)。加密交易所作为接入平台提供撮合服务,支持链上转账与DeFi应用,用户可24/7全天候交易并享有相应经济权益(如分红)。该模式的合规责任主要由发行方承担,交易所本身多数不持有证券牌照,服务范围通常排除美国用户。
2. 持牌券商自建链 + 自营发行模式(代表平台:Robinhood)
由持牌券商直接发行股票代币并托管底层资产,实现发行、清算与结算全流程链上整合。Robinhood当前基于Arbitrum提供该服务,并规划推出自有Layer 2区块链Robinhood Chain,支持用户自托管与7×24小时交易。通证持有人可获得实际股票的经济权益(如分红)。该模式具备高度合规性,适用于监管严格市场,但技术与合规门槛较高,落地平台仍有限。
3. 差价合约(CFD)模式(代表平台:Bybit)
通过MT5等系统提供美股价格的差价合约交易,用户可使用USDT保证金进行多空杠杆操作,无需持有实股。该模式交易便捷,适合短线投机,但用户不享有任何股东权利或分红。CFD属于金融衍生品,在欧美市场受严格监管,多数平台在未持牌情况下仅向特定离岸市场用户开放,欧洲用户使用可能受限。
此外,Coinbase正寻求获得U.S. SEC批准,计划在合规框架下推出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该方案拟通过区块链发行代表股票所有权的数字代币,支持链上结算与撮合。目前Coinbase已向SEC提交试点申请,若获得无异议函(No-Action Letter)或豁免许可,将成为首批在美国落地代币化美股服务的合规平台之一。
上一周期代币化美股实验回顾:FTX、Binance与去中心化协议的尝试与失败
FTX(与CM-Equity合作):FTX曾在2020年上线美股代币交易服务,但由于监管问题及自身危机,其代币化股票业务未能持续。
Binance(股票代币):Binance于2021年推出美股代币交易服务,但因监管压力迅速终止。
Terra的Mirror Protocol(合成资产):Terra的Mirror Protocol尝试通过去中心化方式提供美股合成资产,但因技术和合规双重问题宣告失败。
Synthetix(链上合成资产):Synthetix曾推出合成美股资产,但因流动性不足及监管隐忧逐步退出。
未来趋势讨论,能否合规落地?
本轮代币化证券热潮能否持续发展并真正合规落地,取决于技术创新与监管环境的良性互动。从监管层面看,美国政治风向的变化为该领域带来重大转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释放出更开放的加密监管信号,SEC已撤回对多家加密公司的诉讼,并成立专门的数字资产工作组制定新规。
与此同时,欧洲和亚洲等地的监管框架日趋明朗,MiCA等法规为证券通证提供了基础指引。技术和市场方面,本轮项目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契合度上有所改进,但仍需克服流动性匮乏和合规挑战。
如果这些代币化美股服务向中国用户开放购买渠道,无论从平台方还是投资者角度,都存在显著法律与监管风险。中国严禁未经许可的境外证券服务或中介行为。
综上所述,新一轮代币化证券浪潮背靠更友善的政策环境和更成熟的技术方案,具备比上一周期更坚实的基础。如果监管开放与行业自律齐头并进,代币化美股产品有望逐步走向持续发展,成为连接传统金融市场与Web3世界的有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