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与日债持续下跌:市场动荡加剧
来源:智堡Mikko
近期,长期美债和长期日债的表现持续疲软,市场情绪低迷。
原因显而易见:拍卖结果不佳,买家兴趣减弱,以及财政和货币环境的双重不利因素。
首先来看日债。自4月以来,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同时,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
保险资金需求连续三个月疲软,超长债供给几乎完全依赖外资消化。
20年期国债的投标倍率表现尤其糟糕:
此外,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
4月2日的关税事件后,日本央行转向鸽派立场。某大行指出,这一转变导致此前押注收益率曲线扁平化的交易开始平仓。
财政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如下图所示,与美国类似,在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反对党仍提出减税计划。随着7月参议院选举临近,执政党和反对党可能都会大力承诺财政刺激措施。
全球债市的联动效应也不容忽视,例如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市场也担忧日本评级),30年英债收益率波动,以及荷兰养老金改革等问题的跨境影响。
英国通胀超出预期,市场的降息预期逐渐消退。
荷兰养老金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
再来看美债:
20年期美债拍卖结果不佳,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接近2023年四季度的高点。
总结:
发达经济体债券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并没有新的故事:
财政开支叙事主导市场,赤字阴影挥之不去。具体而言:日本面临消费税问题,美国受TCJA、债务上限、信用评级下调及DOGE失势影响,欧洲则受到军费开支叙事、荷兰养老金改革及英国CPI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若因经济疲软而放松政策,则会引发市场担忧,长端收益率下跌;若因通胀压力偏紧,则降息预期消退,长端收益率依然下跌。
买家罢工现象显现:美债遭遇外资抛售(加之美元贬值导致双重损失),日债则是内资抛售、外资接盘(伴随日元升值)。
结论与上次相同:目前不宜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