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证明市场的新格局:Succinct与Boundless的龙头之争
作者:yyy 来源:X,@y_cryptoanalyst
相较于 @SuccinctLabs, @boundless_xyz 远没有得到市场该有的关注和重视,但它跟 Succinct 一样拥有成为 zk 通用基建赛道龙头的潜力。这也是我撰写这篇目前中文区全网最详细分析文章的初衷。
目前 zk 证明市场细分赛道呼声最高的协议无疑是 @SuccinctLabs。针对 C 端玩家的邀请制星星活动使 Succinct 迅速出圈。但与此同时,背靠 @RiscZero 的 zk 证明网络 @boundless_xyz 正在崛起,这也是我认为的 Succinct 在定位的细分赛道中最大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探讨 @SuccinctLabs 和 @boundless_xyz 之间的异同点及竞争优势,谁将成为赛道龙头尚不可知。
绕不过的zkVM
无论是 @SuccinctLabs 还是 @boundless_xyz,它们的技术实现都离不开 zkVM。差异化的点在于 Succinct 采用 SP1 虚拟机,而 Boundless 采用的是 RISC 开发的 R0VM 虚拟机。
那么何为zkVM?
zkVM 是零知识证明虚拟机,允许开发者证明任意基于 Rust(或其他 LLVM 编程语言)程序的执行。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开发者基于 zkVM 无需执行计算密集型的 zk 证明生成过程(手动构建和优化电路),证明生成会在后台自动完成,极大地缩短了 zk 证明的开发时间。
Succinct: SP1 vs. Boundless: R0VM
zkVM 虚拟机通过营造客观环境抽象零知识证明的复杂性,使得证明生成像传统计算一样简单。
Succinct 的 SP1 和 Boundless 的 R0VM 都基于 RISC-V 指令集,均支持用 Rust 语言编写,自动化 ZK 证明生成,并适用于通用计算场景。
差异化:
1)底层技术原创性;
@SuccinctLabs 的 SP1 底层证明系统借鉴了 Polygon 团队开发的模块化 ZK 证明工具包 Plonky3,由早在 2022 年初的 Plonky2 迭代升级,技术成熟度更高,Succinct 相当于站在了 Polygon 巨人的肩膀上。
@boundless_xyz 的 R0VM 基于其母公司 RISC 的自研技术,2024 年 6 月上线 R0VM 1.0 版本后,同样经过了多次技术迭代(1.1.0-1.1.2),目前迭代至最新的 R0VM 2.0 版本。
2)开源程度;
@SuccinctLabs 的 SP1 宣称是首个 100% 开源的 zkVM。我检索了相关资料,发现 RISC 的 R0VM 早期上线时是部分开源,2024 年 8 月也宣布 100% 完全开源。
3)性能;
性能是 zkVM 的核心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 zk 证明的生成时间、验证时间。由于数据比较敏感,且 Succinct 和 Boundless 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他们公布的数据可能不太公允(如针对某一特定环境的测试数据等)。我也没有找到中立第三方权威可信的数据,因此为保证客观具体的数据我就不披露了。
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认为,@SuccinctLabs 的 SP1 在哈希密集型工作任务(如 Tendermint 轻客户端验证)中表现更优,体现在生成证明时间更快上;@boundless_xyz 的 R0VM 更适用于通用计算场景,在内存管理上优势明显。
SP1 的支持预编译减少了生成证明需要执行的 RISC-V 指令周期数,从而加速了证明生成时间且降低了证明生成成本。但随着 R0VM 2.0 版本的上线,新增了 BN254 和 BLS12-381 这 2 个主要的预编译,也将带来性能的显著提升。
什么是 zk 证明市场?
zk 证明生成是 @SuccinctLabs 和 @boundless_xyz 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基础,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成为一个更高效和去中心化的 zk 证明市场,将可验证计算变成一个通用的、无需信任的商品。
市场扮演的是撮合买卖双方的角色,zk 证明市场可以理解为撮合 zk 证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平台。zk 证明的供给方是证明的生成者,通常为运行 GPU 或其他硬件设备的运营商;zk 证明的需求方主要为有验证需求的 B 端用户。
@SuccinctLabs 的证明市场供需方的撮合机制并不复杂,Succinct 网络由 2 类核心参与者组成:请求者(zk 证明的需求方)和证明者(zk 证明的提供方)。
Succinct 充当资金结算的中介:证明者在链上存入抵押品获得参与证明竞赛的资格,Succinct 协议先行托管请求者请求证明服务的费用;证明者通过证明拍卖的方式竞争,最终的拍卖获胜方向请求者交付 zk 证明并获得对应的费用收益。整个撮合环节至此闭环。
更详细的技术架构实现机制可见 @SuccinctLabs 的官方文档:
https://docs.succinct.xyz/docs/network/architecture/components
@boundless_xyz 刚在不久前发布了白皮书,充当 zk 证明市场其实现机制和 @boundless_xyz 的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技术实现细节可见文末附上的 Boundless 白皮书链接。
B 端用户站队
作为备受资本青睐的通用基建类协议,@SuccinctLabs 和 @boundless_xyz 都拥有各自的核心 B 端用户群,形成了亲 Succinct 派和亲 RISC(Boundless)派。
亲 Succinct 派:
如 Cosmos,原生集成 IBC Eureka 提供 zk 证明生成服务,实现 IBC 跨链互操作在全球异构链网络的扩展。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早期技术支持的 Polygon、DA 层 @celestia、@AvailProject 等。
亲 RISC(Boundless)派:
如 ETH 再质押协议 @eigenlayer、zk 跨链互操作协议 @union_build、Bitcoin zk-Rollup @citrea_xyz 等。
总结
@boundless_xyz 和 @SuccinctLabs 的核心定位具有非常强的相似度,业务范畴的重合度也非常高。在我看来,两者的竞争更多不是技术创新上的直接较量,而是针对 B 端用户、C 端用户的核心用户之争。
B 端的竞争势均力敌,C 端 Succinct 处于明显的上风,Boundless 若要补齐短板,大概率会推出类似的积分活动或邀请制活动,抢占 C 端用户。
写在最后
如果你无法想象 zk 通用证明冰山下的潜在市场有多大,你就无法想象 @SuccinctLabs 和 @boundless_xyz 的潜在天花板有多高。
但这一切都将有迹可循,如果你现在看不懂或不认可 zk 证明市场的价值,只需要保持关注。
我想我们终将被卷入到这场 zk 大革命中,而现在,这场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