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DEPIN:Solana基金会DePIN负责人访谈

12 小时前 11 技术

深入解析DEPIN:Solana基金会DePIN负责人访谈

在Web3领域,DEPIN正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它到底是什么?与普通人有何关联?未来的发展潜力又如何?以下内容整理自The Defiant Podcast对Solana基金会DEPIN负责人Amira Valliani的访谈。若您想了解DEPIN是否值得关注、如何实现落地,本文将是不可错过的深度解读。

Q: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以及你是怎么进入crypto和加入Solana基金会的吗?

Amira Valliani(以下简称A):我最早是在2017年开始关注crypto。当时我对社区共建的新闻平台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本地新闻。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区块链来建立社区基础设施,比如新闻写作这种软性服务,既共享又有收益。

后来我转行创业,开发了一款播客付费平台,虽然与crypto无关,但让我深刻体会到内容创作者在收取小额订阅费方面的困难。而我对“社区共建”这个概念从未忘记。2021年公司出售后,我开始认真考虑回归crypto世界。

之前我在华盛顿从政,也曾在白宫和国务院工作过,觉得这是一个能融合我多个兴趣点的机会。加入Solana基金会后,我一开始负责政策事务,后来逐步涉足战略项目,并加入了Helium基金会董事会,也就顺理成章负责起基金会的DEPIN相关工作。

Q:你刚刚提到了政策事务,Solana基金会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非常活跃。能多说说你们在华盛顿都做了哪些事吗?

A:我们的首要任务其实就是“教育”。毕竟政策制定者普遍对区块链不了解,我们要帮助他们明白这项技术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如何帮助他们的选民。

比如早期我们就邀请Helium的开发者去国会介绍如何通过区块链建立社区共享的无线网络。很多议员原本对crypto有误解,但亲眼看到项目落地、亲耳听到“你的选区就有人用Helium网络”时,他们才真正开始正视这项技术。

Q:你现在的核心工作是DEPIN,能不能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DEPIN,它为什么这么重要?

A:DEPIN全称是“去中心化实体基础设施”(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简单来说,它是用Web3的激励方式,把大家手里的“碎片资源”变成可以统一打包、供别人使用的服务技术。

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导航App,但地图数据的更新其实很慢、成本很高。有一个项目叫HiveMapper,这是一个去中心化地图项目,你只要装个行车记录仪,每天上下班时自动采集沿途地图数据,系统就会奖励你代币。这些真实地图数据比Google更新得更快,覆盖也更广,成本却更低。

再比如Helium项目,你可以用自己家多余的WiFi带宽部署hotspot,贡献给Helium网络,别人可以通过它联网,你就能赚代币。一些大型通信公司比如ATT和T-Mobile也跟他们合作,用Helium网络来覆盖他们不容易进入的区域。

本质上来讲,DEPIN解决的是一个“大规模协同”的难题。以前,只有巨头企业能花几十亿美元来建这种基础设施。现在,Web3让每个人都参与变得可行。

Q:那是不是所有的实体资源都适合做DEPIN呢?为什么一些传统的供应链追踪技术一直没做起来?

A:好问题。首先我不觉得供应链追踪算DEPIN。DEPIN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供需两端的市场:一端是可以收集数据的人,比如拥有闲置带宽、设备或位置资源;另一端是需要这些数据的公司。

如果只是把一个物品的状态放到链上,那更像是B2B的可溯源工具,不太算是DEPIN。DEPIN更偏向把分布式资源整合,把数据变成能被广泛交易的服务。所以像地图数据、WiFi带宽、边缘算力这些可被频繁需求、动态更新的信息特别适合拿去做DEPIN。

Q:DEPIN和AI有强关系,能详细聊聊这两者怎么结合吗?

A:我觉得AI是我最看好DEPIN的核心推动力之一。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接触AI,不过是打开ChatGPT或Perplexity聊几句,AI的应用层面还停留在电脑上。我觉得未来十年AI会走进现实,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那么这些“落地”的AI需要什么呢?答案是——现实世界的数据。比如自动驾驶车要知道前方有没有坑、路标换了没、街边施工了没。这种数据光靠Google每年开几辆车去扫一遍,根本不够用。

这时候DEPIN就能发挥作用。还是举HiveMapper的例子,这是一个去中心化地图项目,用户只需要装个行车记录仪,日常开车时就能采集数据,换取代币奖励。这些数据更新速度远超Google,还能覆盖那些偏远地区——对AI来说,简直是数据天堂。

还有一个例子叫Matrix Rover,他们是开着高精度摄像头小车在街道上跑,拍下极清晰画面,用来训练自动驾驶系统。这些数据比传统的“街景”还细致,对AI来说非常宝贵。

Q:那这些数据一定是给大公司用的吗?DEPIN收集的数据可以服务去中心化的AI吗?

A:确实现在大部分AI都是被大公司控制的,比如OpenAI、Google、Meta。但最近这两年,crypto领域已经开始涌现去中心化AI项目,目标是打造被大厂垄断的AI网络。这里,DEPIN提供的现实世界数据就特别重要。

再补充一点,不仅是数据,训练AI还需要巨量GPU算力。但是GPU太贵了,普通团队买不起,与此同时全球有无数闲着的GPU分布在个人电脑、工作站、实验室……如果这些GPU能通过DEPIN网络连起来,那就是平民版的AI超算集群。很多项目就在做这个,比如io.net、Akash、Render等,都在建立去中心化的GPU网络,让小团队也能训练AI。这背后的理念就在于把AI的数据和算力这两个核心要素,都从集中垄断中解放出来。

Q:那现实中推进这些东西会不会很难?比如现在利率高、融资难、政策复杂,会不会阻碍DEPIN的发展?

A:你提到的正是为什么现在是DEPIN的好时机。传统基础设施,比如修一座通信塔,可能要花几百万美元,还要办手续、拉投资、搞审批。但现在融资贵,很多项目根本推不动。

这时候DEPIN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靠单一机构投资,而是把项目拆成小块,让无数个体用户参与建设,比如部署一个hotspot、装一个传感器。你只要拿出几百块钱,系统会用代币奖励你,你就成了网络建设者。

所以DEPIN本质上是把高门槛的事拆成人人能参与的事。这对当前这种高利率、高成本的宏观环境来说反而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Q:你说DEPIN未来是“万亿美元”级的行业,要怎么才能实现那种爆发性增长?

A:目前的DEPIN可能只有几十亿美元规模,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我觉得未来爆发点会来自三个方向:

工具成熟:以前你要搞一个DEPIN项目,得从零搭系统、连链都得自己部署。现在Solana等服务商、图表平台、数据查询工具都现成,开发门槛大大降低。

AI带动数据需求:AI的快速发展让现实世界数据变得异常重要,而DEPIN就是最佳的数据采集网络。只要AI越发展,DEPIN就越火。

越来越多“懂行”的创业者进场:现在搞DEPIN的创始人,很多都是做过硬件、搞过基础设施、真懂行业的人。他们不是那种“先圈钱再想办法”的人,而是真的拿crypto来解决老问题,是先看到了痛点,再选择用Web3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说,DEPIN爆发的关键,是一大批“实战派”创始人杀入Web3。他们知道怎么做成事,这才是核心。

Q:那像我这种普通人有可能靠参与DEPIN项目赚生活费吗?

A:当然可以。我在墨西哥见过一个人,他现在的全职工作就是跑HiveMapper车队。他自己买了一堆行车记录仪,然后找了一群网约车司机和卡车司机,给他们装设备,每天帮他跑地图。他负责后端管理、分红、设备维修,这就变成了他的“个人地图公司”。还有人专门做Helium hotspot的运维,部署网络、维护节点、做区域代理等等。

这些都是全新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你懂写代码,只要你能用设备、能管理资源,就可以参与到一个Web3网络中并且开始赚钱。

结语:DEPIN听起来很“技术”,但其实是一种很朴素的逻辑:把现实世界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的资源拆成一块块,再用激励机制让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它让我们看到未来人人都有机会参与AI的建设。如果您错过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早期,这一次也许就是您的入场机会。

Coinspire是一个长期关注Web3与AI板块的研究社区,提供项目研报/一级投研/二级市场分析等Alpha机会。

*Coinspire平台上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策略的要约或建议,基于本文内容所做的任何个人决策均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责任,Coinspire不对由此产生的任何收益或损失负责。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2,778.15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1,091.12亿
3 HTXHTX ¥201.49亿
4 CoinbaseCoinbase ¥41.70亿
5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598.10亿
6 BitgetBitget ¥796.93亿
7 BybitBybit ¥849.59亿
8 Crypto.comCrypto.com ¥110.04亿
9 BitfinexBitfinex ¥27.53亿
10 抹茶抹茶 ¥2,048.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