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恶魔附身”恐惧:科技与宗教的碰撞

2天前 18 技术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普及,宗教思想家和技术专家正在辩论人工智能带来的精神风险 。
币币情报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担忧这一新兴科技是否会成为“通往地狱的入口”。基督教记者兼网红比利·哈洛威尔(Billy Hallowell)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人工智能可能被用作恶魔影响人类的工具。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哈洛威尔——一位作家和宗教评论员,在 Facebook 和 X 上拥有 30 万粉丝——与记者艾米丽·贾辛斯基(Emily Jashinsky)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他们警告称,大型语言模型可能会被“劫持”,成为魔鬼的工具。

“恶魔界其实经常利用科技,”哈洛威尔表示。“很多故事里都提到过这一点,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科技被操纵或利用的情况。”尽管他承认自己的说法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他指出,他曾听警察和其他人讲述过一些超自然事件中科技被“劫持”的案例。

哈洛威尔在其2020年出版的《玩火》一书中深入探讨了现代的附身和驱魔案例。他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快速依赖让他感到警惕。

“人们正在对人工智能上瘾,”他说。“他们指望人工智能来解答所有问题。”哈洛威尔将这种依赖性比作一种“愚钝、混乱、迷失”的文化的精神和智力衰退,并认为这正在导致人们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是撒旦,是魔鬼,是敌人,那么你的目标就是杀戮、偷窃、毁灭和迷惑,”他说。“那么,为什么不利用一种能够真正沟通交流的工具,来进一步对人类实施这些行为呢?”

这种对人工智能的焦虑和道德恐慌并非新鲜事。早在2022年11月ChatGPT公开发布之前,埃隆·马斯克就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在2014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将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比作试图召唤精灵的魔术师。

“你知道那些故事吗?里面有个家伙拿着五芒星和圣水,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恶魔,”他说。“结果往往都失败了。”

现代道德恐慌

几个世纪以来,新的变革性技术往往伴随着自身的道德反思。当印刷机在15世纪的欧洲问世时,教会领袖曾称其为异端的工具。几个世纪后,批评家们又指责电报、无线电和电视等电信设备成为邪恶的传播渠道。

最近,在20世纪80年代,一场“撒旦恐慌”导致家长和牧师指责龙与地下城游戏和重金属音乐被用来招募孩子加入撒旦的阵营。同样的套路在暴力电子游戏和电影中再次上演,它们被指责腐蚀了一代人。

宗教评论家和神学家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的兴起与由来已久的对精神堕落的恐惧联系起来。在2024年的一篇题为《人工智能会变成恶魔附身吗?》的文章中,路德教神学家泰德·彼得斯探讨了机器是否会成为邪恶的载体,并引用了马斯克长期以来关于“召唤恶魔”的玩笑。彼得斯总结道,虽然字面意义上的附身不太可能发生,但如果人工智能操纵或伤害人类,它仍然可以表现出“恶魔般的”行为。

信仰与反馈循环

据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宗教研究副教授约瑟夫·莱科克称,这种对宗教的迷恋符合一种熟悉的历史模式。

“每当有新技术出现,尤其是新的通信技术出现时,我们总是倾向于赋予它某种超自然或神圣的意义,”莱科克说道。解密。

他追溯了这一渊源,从古希腊戏剧中的“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即“机器中的神”——到19世纪相信电报可以与死者沟通的唯灵论者。早期的摄影师声称用胶片捕捉到了鬼魂;如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则大规模地放大了同样的冲动。

莱科克还指出,孤独和情感脆弱常常驱使人们去追求那些能够带来安慰或联系的技术。

莱科克补充道:“我害怕这样一种局面:人们不再独立思考,事事都听命于人工智能,而埃隆·马斯克却可以告诉它该说什么。如果他控制了所有人赖以定义现实的程序,那他基本上就成了上帝。”

莱科克的担忧或许是最大的讽刺,马斯克从警告人工智能的恶魔到建造召唤它们的祭坛。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2,952.76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887.65亿
3 HTXHTX ¥200.09亿
4 CoinbaseCoinbase ¥54.97亿
5 大门大门 ¥616.52亿
6 BitgetBitget ¥368.34亿
7 BybitBybit ¥764.60亿
8 K网(Kraken)K网(Kraken) ¥27.72亿
9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2.78亿
10 UpbitUpbit ¥52.24亿